第(3/3)页 犯了一样的毛病,已经把自己当旅团长了。 佐藤将庐州、淮南当成了自己的地盘,该大队主力驻防在庐州,分派了一个步兵中队到淮南。 得知张岚清的兵力来袭,并未执行长尾岐一春的收敛兵力命令。 反而是想着主动出击迎战。 以他的判断,趁着敌军步伐未定,分别从淮南、庐州出击,两路兵力夹击。 定能瓦解张岚清的区区两个团。 他手上有步兵炮2门,山炮2门,算是步兵大队里比较强的货色了。 鬼子纷纷出动,放弃了坚固的城郭,选择出面血战。 运气来了,挡也挡不住。 张岚清的作战构想是肃清一些炮楼据点,将兵力扎进皖南地区,作为游动的兵力,来确保自己的运输线路安全。 说白了就是从乡镇中,打通一条安稳的路线。 避开鬼子的驻防地区。 算是给庐州的鬼子一点面子,暂时不攻城,只肃清一下道路。 可佐藤大佐不这么认为,竟然主动出城一战。 大批的鬼子从庐州出发,直奔西北方位,迎战刘丹青的步兵团。 而淮北则是一个步兵中队,带着一应伪军出城,迎战王国兴的骑兵团。 咋想的? 到底是怎么想的? 王国兴本想安排骑兵团从寿县南下,占领两个镇子,达成战略目标。 兵力还没调动,竟然又有大鱼上钩。 一个步兵中队,吃掉它,算是加了个餐。 刘丹青的步兵团分三路向庐州方向来,打了几个炮楼,小规模的战斗并不解气。 沉寂了大半年的第五师,总算遇到个正儿八经的战斗。 得知鬼子的步兵大队正往己方来,立马摆开了口子,三个营成品字型迎了上去。 阻击? 打什么阻击,老子打的是进攻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