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这支迷路的骑兵,不断呼叫支援。周边的日伪军则向中心聚拢。 以一场骑兵战斗,演变成了三方主力的大混战。 当第一发迫击炮响起的时候,炮弹轰入战场,意味着孙静轩的部队率先支援过来。 第五路军的配合更好,纪律更佳,士兵作战的水平更强。 这些士兵大多参加了数次战斗,包括跟甲种师团的交战。 交火的瞬间,便分成多个战斗小组,对日伪军所在进行突击。 趁着敌军未站稳脚步,果断的投入战场,杀入日伪军的核心地带。 骑兵大队的伤亡加剧,五百多人的骑兵,只剩下一百多人,疲惫不堪的逃窜。 沿途的伪军还有放冷枪的,假装过来帮忙,突然的开火,击毙十几名鬼子。 搞得伪军跟鬼子互相不信任。 伪军的兵力有三万多人,其中大部分属于墙头草,一看战争的天平朝着第五路军倾斜。 大批的伪军喊出起义的口号,挥舞着刺刀朝着鬼子的后备杀去。 这群不愿意抗战,甚至不愿意战斗的伪军根本没有觉悟。他们只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抉择。 此时日寇被动,打鬼子更能缴获物资装备。 如果反过来鬼子强势,这伙人也一定帮着鬼子反攻第五路军。 道理都懂,关键在于战场的发挥上,吸纳了大批新兵的65师团根本不够格。 不管是王国兴的骑兵师还是孙静轩的步兵4师,都是经过长久训练的老兵。 都是张岚清的主战部队,战斗力保二争一。在二流与一流部队之间徘徊,绝对优于鬼子的警备师团。 兵力也占优势,骑兵大队遭遇包围的时候,孙静轩与王国兴的兵力迅速聚拢,比鬼子来的更多。 多支连队像尖刀一样杀入战场,喊杀声震耳欲聋,追着鬼子的屁股乱揍。 不断的举枪射击,鬼子应声倒地。 伪军在一旁反正助威,南路的进攻变成了夹着尾巴逃窜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