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说完,温怀拿起行囊,头也不回的离开了。温恪冷冷的望着他的背影,犹豫要不要派人将他截杀,彻底绝了后患。但转念一想,温家毕竟还要靠他,来维系与皇室的关系。而且他也怕下面人手脚不干净,留下蛛丝马迹,被温韬察觉,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。 温韬得知温怀弃家而去的消息,又有温恪在一旁添油加醋,他勃然大怒,当众骂道:“这个逆子!要不是看在皇上和长宁公主的份上,我必然派人抓他回来,在祠堂中关一辈子!走了好,我就当没生他这个儿子!”从此,再无人敢在他面前提起温怀。 温夫人心疼儿子的离去,但她一个妇道人家,也左右不了大局。更何况,温恪也是她的儿子。虽然温恪为人刻薄,但对母亲却很孝顺。手心手背都是肉,温夫人也不能偏心偏向,她只能默默挂念着温怀。从此温夫人念佛诵经的时候,心中又多了一份牵挂。 刘文远奔丧归来,看到那些被扯得乱七八糟的书画,也是倍感心痛。他听说了温怀之事,便不敢多说,只是向温韬要来那些剩余的书画,自己留藏起来。温韬在刘文远的协助下,又逐一挖开了剩余的大唐皇陵。有了昭陵的经验,他们日渐手熟,挖起来越来越快。不到一年的功夫,十八座大唐皇陵,就只剩下乾陵一座了。 如此多的财物,府库中早已堆积不下。按照如今的情况计算,已经足够关中几十年的开销。温韬果然没有再毁坏书画,而是将它们转送出去,用于贿赂朝中重臣。 温怀回到房中后,几个弟弟得知他归来,一同结伴来看望他。温韬有六个儿子,只有长子温恪与次子温怀是嫡子,剩下的四个儿子都是庶出。温恪颇有乃父之风,好武尚勇,行事毫无拘束,唯利是图。此次盗墓之事,他是极为赞同的。温怀的四个弟弟也在军中任职,但在长兄的威压之下,都是碌碌无为,难有出头之日。 温恪是嫡长子,继承温韬之位本无悬念。因为温怀不通军略,又常年在外游历,所以温恪一直觉得,他对自己毫无威胁。虽然温恪对几个庶出的弟弟颇为严苛,但对温怀还算不错。 但自从温怀被皇帝赐婚,成为驸马之时起,温恪就日日不安。他既担心父亲废长立幼,也担心皇帝插手,会强行任命温怀为关中之主。所以这一年来,他趁着温怀在洛阳为质,一直在温韬身边离间二人。 温韬的几个庶子惧怕长兄,所以一向与温怀亲近。温怀见到弟弟们,温暖的亲情让他心中抑郁稍减。温怀给弟弟们讲起了洛阳的见闻,又拿出自己亲手做的华容道、鲁班锁等小玩具送给弟弟们。温怀最小的弟弟才十五岁,正是好玩爱动的年龄。他对这些东西极为喜爱,就缠着温怀教他。温怀拿起这些玩具,耐心的将玩法一一展示给弟弟们。 正当兄弟几个其乐融融的时候,温恪来了。弟弟们一见温恪,便如同老鼠见了猫一般,唯唯诺诺的上前拜见。温怀心知大哥对他的戒备之意,站起身来淡淡说:“小弟见过大哥!我刚从父帅那里回来,本想去拜见大哥。正好弟弟们来看我,就耽搁了。不想大哥竟然亲自移步过来,真是愧不敢当啊!” 温恪脸色有些阴沉,他挥了挥手,四个弟弟见状,连忙告辞离开。温怀脸色一沉,问道:“大哥这是干什么?弟弟们正在跟我说话,为何要赶他们走?”温恪生气的说:“二弟你好糊涂!我刚才碰到隋先生,见他脸色难看,一问之下,才知道你骂了众将。” 温怀不屑的说:“怎么,他们竟然去找大哥抱怨了?我骂他们又没有骂错,这群人简直如同蠢猪笨牛。为了那些装裱之物,竟然把书画都给撕毁了。也不动脑想想,那些书画何等名贵,才会用上好的贡品绸缎来装裱?孰轻孰重都分不清,这不是买椟还珠么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