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若是将卫所裁撤,各省只剩一大营,若是再出现变故,难免反应不及!” “二来,这天下卫所的屯田设立专门的衙门来统一管理,如此一来,势必会征调更多佃户,去掉佃户口粮,能够给军中提供的,反倒不如之前。” “这三来,便是十三省大营全部由朝廷下诏指挥,但南方几省路途遥远。” “哪怕是以八百里加急传递朝廷旨意,一个来回也至少要两月时间。” 很多时候,站出来与你辩驳的,未必是真的要与你为敌。 李阁老三个问题问完,林如海便知对方是刻意递过话茬。 给自己一个说服文武百官的机会了。 “李老心细如发,三个问题皆是老成谋国之见,林某佩服!” 躬身微微行了一礼。林如海起身继续侃侃而谈! “此番军制改革,取缔军户制度,其核心目的便是解放出大量青壮。” “如今各地卫所大多都已经糜烂,士气低迷,将士们的战力也远不如开国之初。” “就拿这几年先是山东白莲之乱,福建孔家掀起的叛乱来说。” “哪怕是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叛乱消息,各地卫所也无力前去平叛。” “与其如此,倒不如将其裁撤,强干弱枝,以保证十三省大营的战力。” “至于李大人所说的军中粮饷保障问题,南征大军在南方设立十余个都护府,多是土地肥沃之地。” “粮食一年足有三熟。” “如海以为,我等需做两手准备。” “征调调南洋各大都护府之粮从海陆北上,供给各省大军!” “一来削弱南洋土人势力,二来,亦可缓解我朝廷粮食压力。” “朝廷军屯所产之粮则加以囤积,以备不时之需!” 林如海说到此处之时,心里却是忍不住感慨起来。 这次军制彻底改革,不用多说是贾琮在暗中授意。 可却少有人知,这次收回军屯,征调南洋粮食才是贾琮最看重的! 正常来说。 大量粮食从各个渠道涌入大乾,势必会造成粮价暴跌。 对普通百姓来说倒没有什么…… 大多数百姓皆是自给自足,一年忙碌下来能够维持温饱就不错了。 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前去贩卖。 而对于一些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的猎户渔夫来说,粮价下跌更是好事。 唯有对坐拥大量土地的豪绅地主之家来说不是好事。 粮价若真是连着下跌几年,势必会造成地价跟着贬值。 潜移默化之下,土地里不再产出大量的财富。 一些家族便会被迫将注意力转向商业! 粮价、地价低廉,当诸多世家大族不会再过度看重那些田地之后。 推行武道的最好机会就来了! 与东篱书院发展迅猛的扩张姿态相比,顺德帝立主改革的武举制度到现在的发展速度也只能说是一般。 其中最大的限制便是,无论是肉食、还是精粮! 习武之人,每日是需要摄入大量养分来维持体力,打熬体魄的。 况且此事还关系到贾琮心里对大乾还有南洋各大都护府的安排! 南洋十几个都护府之地,日后便作为大乾的主要原材料资源产地! 粮食、食盐、矿产、原木等等! 而大乾境内,则更多的是兴建作坊,用以对这些材料的加工。 还有便是日后与超凡修行体系相关的产业也要加以鼓励! 如此一来,牢牢地把持住上游核心。 大乾一年强过一年,南洋那些都护府,无论如何都翻不了天! 天下百姓之中,强者越多,死后贾琮所能敕封的鬼神也就越强。 …… “至于第三个,诏令传达缓慢的问题……” “陛下,臣恳请紫薇司派遣人手,坐镇各省大营。” “定能让消息传达顺利。” 林如海转向顺德帝躬身一礼,随后朗声说道! “轰!” 顺德帝闻言只觉大脑猛地炸开! 军政分离! 朝廷指挥! 以紫薇司为桥梁! 将这三句话放在一起,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唯有两个字! 集权! 顺德帝无论如何都没想到顺德九年的第一天,贾琮便送上了这么大的礼。 之前顺德帝多次从内帑调拨银两,先后建立神武大营、神威大营为的是什么。 说到底还不是想要将军权攥在手里。 只要军权在手,朝中的文武大臣,即便是吵翻天,甚至是上下沆瀣一气也无法对皇位形成任何威胁。 只是与贾琮这样的大手笔相比…… 小了! 顺德帝真正正正的发现是自己的格局小了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