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会长,现在网上都在等着看我们的回应......” 就在这时,李毅飞也在办公室里关注着事态发展。 “省长,要不要制止刘大壮?”陈默问道。 “为什么要制止?”李毅飞反问,“他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。” 第二天,更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。 一位退役的国脚在社交媒体上发声:“我看了江省联赛的录像,很受触动。如果当年我们有这种拼搏精神,也许......” 这位国脚曾因在比赛中躲球而备受争议,他的发声立即获得了大量支持。 紧接着,多位足球名宿陆续站出来为江省联赛辩护。 其中最重量级的是前国家队主教练杨指导: “我培养过很多技术出色的球员,但他们缺的正是江省球员身上的那股劲儿。足球最后拼的是精神。” 舆论开始反转。 在巨大的压力下,某协会不得不做出回应。但回应的方式,却出乎所有人意料。 他们宣布:将举办“全国业余足球技术交流赛”,特邀江省联赛前四名参加,“与全国高手切磋技艺”。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是一场鸿门宴。 消息传到江省时,刘大壮和队友们正在训练。 “去不去?”教练看着队员们。 “去!为什么不去?”刘大壮擦着汗,“正好让他们看看我们的'野路子'。” 但李毅飞想得更深。 在省政府会议上,他提醒各市负责人: “这是个陷阱。赢了,他们说我们靠蛮力;输了,正好证明他们说得对。” “那怎么办?总不能认怂吧?”王志强问道。 李毅飞微微一笑:“去,当然要去。但要按我们的方式去。” 第二天,江省联赛组委会发布公告:接受邀请,但要求修改赛制——每支球队必须有一半以上球员是在职的业余球员。 这个条件让某协会措手不及。 答应,就等于承认了江省模式;不答应,就显得心虚。 最终,在经过激烈争论后,某协会同意了江省的要求。 消息公布当晚,工真市体育场灯火通明。刘大壮和队友们加练到深夜,汗水浸透了训练服。 “不仅要赢,”教练在场边喊道,“还要赢得漂亮!” 与此同时,在京城某训练基地,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在组建。 队员都是各青训队的淘汰球员,虽然挂着“业余”的名头,却都受过专业训练。 教练亲自到场训话:“这一仗,只许胜不许败。” 秋风吹过训练场,卷起几片落叶。 南北两地的绿茵场上,两支理念迥异的球队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较量做准备。 而在网络上,这场即将到来的对决已经被称为“南北足球之争”,热度甚至超过了即将开始的国家队比赛。 没有人知道,这场看似普通的业余比赛,将会成为国家足球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。 第(3/3)页